登庐山之巅,观洪都之美——维思德律师事务所2025年赣鄱团建活动圆满落幕
维思德律所
2025-06-17
27
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 6月13至15日,维思德律所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对话之旅,他们在南昌的红色热土上锤炼法治信仰,在庐山的云海松涛间铸就团队精魂。这不仅是一场为期三天的山水之旅,更是一次深度融合红色基因、人文底蕴与职业精神的沉浸式红色之旅。
南昌八一广场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地标,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。广场中央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庄严肃穆,傲然矗立,全体维思德人静静地肃立在它面前,深情缅怀革命先烈。《八一宣言》里“为民众谋利益”的炽热精神,与“人民律师”的定位紧密相连、一脉相承。它激励着维思德人铭记历史长河中的那些英勇与牺牲,不忘初心,以如磐的信念坚定法治信仰,在法治的道路上奋勇前行。
滕王阁,这座始建于唐代的江南名楼,历经千年风雨仍巍峨耸立,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。维思德人登高滕王阁,极目远眺,借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中“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;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”的千古名句抒发胸臆。此句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法律人的心声——即便执业岁月绵长,亦当坚守正义之初心;即便身处逆境、步履维艰,亦要矢志不渝,勇毅前行。这般精神,与律师职业终身学习、矢志捍卫正义的特质高度契合,激励着维思德人于法治之途奋勇争先,以法治之魂守护社会公平正义。
花径隐于庐山牯岭西南,昔为大林寺故址,白居易曾于此挥毫写下《大林寺桃花》,"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"的千古绝唱犹在耳畔。维思德人漫步其间,于花影婆娑间体悟豁达心境,更悟得办理复杂案件时,需以明澈之心、灵活之思破局解难,方显法律人智慧本色。
仙人洞内有乳泉一滴,浮空而落,故名“一滴泉”。伟人毛主席有诗曰“天生一个仙人洞,无限风光在险峰”,更使仙人洞名扬天下。含鄱口因地形似鲸吞鄱湖而得名,登临此处,群山逶迤,湖光浩渺,尽收眼底。毛泽东"冷眼向洋看世界"的壮阔胸襟,启示维思德人既要深耕个案正义,亦需以全局之眼观行业之变,社会之变,时代之变,方能肩负法律人在时代浪潮中的使命与担当,行稳致远。
三叠泉被誉为“庐山第一奇观”,泉水从高山崖壁飞流直下,分为三级,气势磅礴。面对陡峭台阶与巨大垂直落差,维思德人互相鼓劲打气,提携扶助。入地升天,壮怀天地,从中深刻体会到团队力量与坚韧不拔的意志。
庐山会议旧址见证了风云激荡、追求真理的一段曲折历史和经验教训。青年律师们凝视历史文献资料,深感法治建设的不易与艰辛,誓言铭记历史教训,坚守法治初心,进一步牢记坚守维思德“正义良知,法律至上”的信仰和“精通法律,诚实守信”的所品人品。
美庐别墅作为中国唯一一栋国共两党最高领袖都居住过的别墅,其象征意义超越了建筑本身,它是政权更迭、民生民本思想在不同个人、党派具体践行差异的一个比较缩影。“天下为公”,“人民就是江山,江山就是人民”。维思德人站在“美庐”石刻前,顿觉深沉、厚重与感悟,更增添了一份人民情怀和人民律师的自觉自豪感。
“登高必自卑,行远必自迩。”这场融合了人文山川、历史厚度、自然伟力与团队温度的旅程,将成为维思德人执业生涯的宝贵财富。律所创始人魏以军与同仁们共勉时说:“法律人要像庐山一样——根基是亿万年沉淀的岩层,身姿是云海中不折的峰峦。”这句话不仅是对法律人的期许,更是对这次红色之旅的最好诠释。维思德人将以专业为基石,以风骨为支撑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,投身法治建设,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。